被希特勒撤官的曼施泰因元帅:为何在“天时地利”的防御作战中一败涂地?

发布日期:2024-02-18 06:36    点击次数:98

苏军不在泥泞季打仗吗?

苏军发动的科尔松-舍夫琴科夫斯基战役(切尔卡瑟包围圈)的一个特别之处为:它是在极其复杂的天气状况下进行的。战役发起之初,乌克兰正经历着暖冬。白天是频繁的雨夹雪,而晚上气温降到25-28℉(-2到4℃)。 黑土全都变成了厚厚的黏块,只有坦克能够通行。

1943-1944年初,苏军进攻时的暖冬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许多河流没有完全冰封,即使是最轻型的步兵和小炮都无法渡河。而充斥冰凌的河水更无法行船——而德军是怎么在这种“得天时地利”还不冷的防御作战中一败涂地——就得问问被希特勒撤了官的曼施泰因元帅了。

弹药、燃油和口粮的后勤运输变得异常困难。汽车轮胎陷入泥沼动弹不得,进攻中的苏军不得不用马、牛等各种牲畜乃至人拉肩扛来拖曳武器、大炮,用雪橇运送物资。

刚刚从德国人占领下解放出来的乌克兰当地老百姓用自己的双手扛着炮弹、地雷和弹药箱,从一个居民点到另一个居民点,再将这些物资交给下一队老百姓接力。而飞机则为坦克部队运送燃油。

……晚上降霜,白天则下起雨夹雪,道路在夜间都被冻上了一层坚冰,这层硬壳直到次日中午才开始融化……在复杂冰面条件下,“谢尔曼”的挂胶履带成了一大缺点,它使得坦克就像穿上了溜冰鞋一样打滑。只要驾驶员稍稍加大油门,美国坦克就会变得难以控制。许多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开着坦克一头栽进阴沟,或是因打滑横在路中。

这场“狐步舞会”真是祸不单行, 我们发现“谢尔曼”不但会打滑,还擅长“翻跟头”:一辆在路上打滑的“谢尔曼”坦克,仅仅因为一侧履带撞到一块突出的地表,结果就立刻翻了个底朝天。

许多车长和驾驶员马上意识到罪魁祸首是挂胶履带,他们立刻给履带装上简易防滑装置——在履带上缠上带刺的电线铁丝,并给履带板加上螺钉。这些防滑措施很快见效,我们的推进速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剩下的路程也没出更多意外……旅和营后勤部赶紧给所有坦克都装上了防滑装置,因为我们随时可能开始新的履带行军。只2个小时,所有“谢尔曼”都“换上了新鞋”。

每位坦克车长和正副驾驶都接受了关于美国坦克缺点的相关说明:“艾姆恰”之所以容易侧滑、翻车,是因为它又高又窄(高3.14米,宽2.64米)使全车重心较高。而苏联的T-34就没有这个问题,它比美国“谢尔曼”矮44厘米,宽36厘米,重心要低得多。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苏军坦克和装备都是德国老兵嘴中健步如飞神出鬼没的“宽履带低压强T-34”,泥泞寒冷又不是只困德国不困苏联。

(至于说“德国坦克履带窄、重量大,走不了烂路”的——独意志脑残设计、死重肥猪怨地不好咯?)

总不能说苏联人都是天兵神将,履带和皮靴都不沾地的吧?

而在科尔松-舍夫琴科夫斯基战役之后的乌曼-博托沙尼战役中,进攻的苏军仍然要时刻面临着无法想象的困难。苏联英雄、坦克部队基层军官迪米特里·洛扎就提到:

当时河流暴涨,道路和田野都是一片泥海。只有履带式车辆能够通过,而苏军的轮式车辆则困在集结地动弹不得。

(嗯,也许有些人大声嚷嚷的“美国援助卡车”是长了翅膀的,还是垂直起降)

苏军进攻部队只能依靠步兵的两条腿和履带式车辆前行,坦克被当做驮货物的牲口用,车上载满了油箱、弹药箱和坦克骑兵。

更不要说曼施坦因在乌克兰所实行的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不知道多少倍于所谓的“俄国焦土政策”——

在被德国人放弃的别尔哥罗德,苏联人却第一次领教了曼施坦因的“焦土”政策。这个政策比党卫军头子希姆莱1943年9月7日发布的在乌克兰实行毁灭的命令更早执行,而内容却别无二致: 抢走一切,毁灭一切。

早在7月29日,德国人就着手把别尔哥罗德全城人口掠走,并炸毁了几乎所有的工厂和设施,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建筑。留给红军的只有一片废墟瓦砾、150个苟活的幸存者和5万颗地雷。

德国国防军序列的“大德意志”师得意洋洋的吹嘘自己的无敌武功:掠走13627名居民和9268头家畜,摧毁1260台农机,炸毁焚烧165个磨坊。 (来,这时候可以打开百度,再次复习一下所谓的“国防军无罪论”)

而党卫军的“帝国”师在杀人竞赛中也不甘落后,四处掳掠一番之后纵火焚烧了波尔塔瓦城,并将苏联居民锁入车厢、机车库、学校和波尔塔瓦博物馆里烧死。

曼施坦因元帅在撤退时扒光铁轨,炸毁桥梁,道路布雷,水井投毒,矿井埋实,粮食带走,屠杀百姓,比起所谓“苏联焦土政策”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可问题是,1943年-1944年曼施坦因怎么就在第聂伯河和乌克兰打的被元首撤了官?苏联军队能克服“焦土”、“基建差”带来的种种困难而法西斯德国军队不能,不就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吗?

此外,虽说苏德两军都有鲜明的“骡马帝国”特色,但德军自产和从西欧缴获的全履带半履带运兵车、装甲车、牵引车(拖拉机)、(总数逼近10万)肯定是比苏联多的。

德国除了半履带装甲车外,还有大量半履带卡车、牵引车,例如这款Sd.Kfz.9型半履带输送车,较之卡车和轮式车辆有更好的越野能力。

单从装备上来讲,拥有大量履带式车辆的德国人在轮式车辆无法通行的泥泞、雨雪、结冰环境中,应该比除了坦克就是四条腿、两条腿的俄国人更能克服道路恶劣问题,也不知道他们反倒哭个什么丧。

此外,要说铁路交通问题:

德国部队从柏林收到武器,上火车到乌克兰基辅是1400公里,而苏军从乌拉尔、西伯利亚生产的坦克,从中亚征召的部队从乌拉尔出发要2500-3000公里,从新西伯利亚出发到基辅也需要4000公里。

不提乌拉尔或者西伯利亚,就算从苏联欧洲部分的喀山或高尔基(苏联在欧洲部分的两大军工城)把生产的火炮、坦克、飞机、汽车、粮食运到乌克兰前线也要1600公里,苏联人要承受的交通压力并不比德国人小。

更何况在乌克兰曼施坦因大搞三光政策,莫说苏军自己的补给无法就地征发,就连侥幸逃过德寇屠刀的乌克兰老百姓的口粮有时都得从接近1000公里外的莫斯科乃至更远的乌拉尔、中亚调拨。

更不要说1943年德军退却时大搞三光,铁路、桥梁都要苏军重新建设。

1944年-1945年德国更是在自己的主场乃至本土作战。而苏军又要面临德军在苏联遇上的相同问题——外国铁路标轨与俄国宽轨互不通用,需要重新建设铁路。

最后,补上一段我自己的文字(就是上面《只有老兵去战斗》的截图中,荧幕上方的字幕)

并不是德国人才会被雨雪泥泞所困。“失去的胜利”,原因就在于“劣等民族”超人的顽强。泥泞陷住了坦克和汽车,但没困住他们的双腿。

他们就这样在泥泞中挣扎着前进,捅穿了“第聂伯河堡垒”,解放了乌克兰,气的元首炒了曼施坦因鱿鱼。

冬天冷了德国人输得一败涂地,冬天暖和德国人照样输得一败涂地。客场作战干扰太大,主场作战丢掉柏林。哎~



上一篇:2024年2月6日甘肃邦农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下一篇:佳民集团(08519.HK): 要约截止 要约人一致行动集团持股比例为约75.38%